1、性早熟的內在機制
一般認為,正常青春發育的啟動與中樞神經系統的成熟到了一定程度有關。簡單來說,中樞神經系統存在著兩個掌控青春發育的中樞:一個是GABA神經元所組成的抑制中樞,另一個是谷氨酸神經元所組成的興奮中樞。雙方都有眾多“粉絲”,勢必影響各自的功能。
兒童期,GABA神經元的抑制力量與谷氨酸神經元的興奮力量旗鼓相當。因此,男孩、女孩都只是靜靜地生長,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進入青春期,谷氨酸神經元的興奮力量超越了GABA神經元的抑制力量。于是,青春發育就自然而然地開始啟航。2、性早熟的定義
顧名思義,性早熟是指第二性征提前出現或青春期突然提早降臨的狀態或征象。此時,機體準備不足,難免措手不及。更為重要的是其背后往往隱藏著不同尋常的緣由。破門而入般地闖進青春期,勢必打破原本周密的生長發育計劃,這無疑會給身體添亂、給心理添堵、給精神加壓。
一般認為,正常兒童無論男女,青春期會在9~14周歲之間啟動。女孩發育早于8歲,男孩早于9歲,即認為性早熟。若是孩子發育晚于14歲,那就是青春發育的另一個極端——青春發育延遲了。
出生時,人體的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已經基本建立。男孩大約在半歲、女孩大約在一歲左右,就可檢測到較高的性激素水平,這就是生理性的微小青春期(mini puberty)。此時,部分女孩可表現為較明顯的乳房發育,且容易誤診為性早熟。因此,青春發育的本質,是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的再度激活。性腺合成和分泌性激素,隨之出現相應的第二性征。青春發育時男孩的第一個標志是睪丸體積增大至4mL,女孩是乳房發育(因卵巢位于盆腔,不便于測量檢查)。
3、為什么孩子發育早了不好呢?
有些家長可能會覺得,我家孩子才8歲,就長了10歲孩子的大個兒,真棒!殊不知:首先,性早熟的病因可能是中樞神經系統的器質性疾病,有危及生命的風險;其次,發育過早的孩子,停止發育也會比正常孩子早,成年后身高反而不如別人,甚至遠遠矮于正常人;最后,中樞性性早熟女性患者提前的卵泡耗損和過早地接觸大量的雌激素,甚至還會大大縮短其成年后的育齡期,并增加雌激素相關腫瘤風險,造成患者和家人心理負擔。因此,一旦發現孩子有發育過早的跡象,需要立即帶去醫院接受治療!
性早熟以女孩多見。國外資料顯示,性早熟發病率為1/5000~1/10000;國內,浙江調查顯示兒童整體發病率為0.38%,其中女孩為0.67%;鄭州調查顯示兒童性早熟發病率0.74%;深圳調查顯示,性早熟發病率女孩5.08%,男孩0.39%,整體發病率1.96%。性早熟發病率中外如此迥異,可能與國內性早熟診斷標準不夠嚴格導致的過度診治有關。因此,呼吁內分泌醫生加深對性早熟的認識,嚴格把握性早熟的診斷標準,這將對性早熟的精確診斷和精準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和社會意義。
4、性早熟的影響因素
現代社會一定程度上存在著正常兒童青春期整體提早的現象,這多與環境因素有關。生活中接觸到的某些化學物質,如三聚氰胺、雙酚A(多見于塑料制品)、鄰苯二甲酸酯(塑化劑)等物質,是兒童性早熟背后的幾大推手。
此外,社會經濟、營養/健康狀態、運動、遺傳等因素也會影響到兒童的青春發育。
青春發育與能量代謝有關。個別藥物也會影響兒童的青春發育。例如有文獻報道,常用口服降糖藥二甲雙胍通過調節能量代謝就有推遲女孩初潮年齡的作用。
有些性早熟兒童除了表現出第二性征發育提前,還可伴有皮膚巧克力斑、骨骼畸形(骨纖維異樣增殖)“三聯征”等臨床表現,稱之為McCune-Albright綜合征。
我國計劃生育時代,以女性避孕為主,而女性避孕又以口服性激素避孕藥為主。因此,外源性性激素一度成為我國尤其農村地區兒童性早熟的重要原因。臨床上曾有一對小姐妹,妹妹年僅3歲,姐姐也不過6歲,就出現了性早熟的表現。姐妹倆都出現了明顯的乳房發育,乳暈色素沉著明顯,姐姐甚至已出現陰道出血現象。
究其原因,是姐妹倆出于無知和好奇,偷偷服用了母親的長效避孕藥。還好經過及時治療,姐姐的“月經”停了,姐妹倆的乳暈顏色也都變淡了。
青少年發育啟動整體提前是個自然趨勢。研究顯示,1840~1970年這130年間,挪威女孩平均初潮年齡從17.5歲提前到了13.5歲。而初潮年齡與青春發育啟動年齡密切相關,可反推出青春發育年齡也明顯提前了。
國際上對于性早熟的年齡界定始終存在爭議。性別和種族是兩個較大的影響因素,有觀點認為,男孩發育早于9歲則為性早熟;黑人女孩、白人女孩和亞洲女孩發育分別早于6、7、8歲,視為性早熟。另外,性早熟多見于女孩(90%),而發育延遲卻多見于男孩(90%)。
5、性早熟的鑒定與分類
骨齡是正常青春發育的“金標準”。對于正常青少年,骨齡=生物年齡,骨齡11~12歲時開始發育。骨齡若是明顯大于生物年齡,意味著性早熟;反過來,骨齡小于生物年齡時,多代表暫時性青春發育延遲。如果骨齡已超過11~12歲仍無發育,可診斷為性腺功能減退癥。
性早熟可按下丘腦-垂體-性腺軸是否啟動的發病機制分為中樞性性早熟與外周性性早熟,過去又分別稱為真性性早熟與假性性早熟。中樞性性早熟患兒體內因有配子生成,故有生育能力。而外周性性早熟患兒體內一般無配子生成,故而沒有生育能力。
臨床上,可通過GnRH或GnRHα興奮試驗鑒別中樞性與外周性性早熟。中樞性性早熟可有明顯的反應,外周性性早熟則反應不明顯。
6、性早熟的診斷與治療
精準診斷性早熟需要把握五大要素:
1. 定時間:是性早熟,還是青春早發育?
2. 辨真假:通過GnRH或GnRHα興奮試驗來判斷,是中樞性還是外周性性早熟?
3. 測骨齡:是否≥11~12歲?有無明顯超前?
4. 查體征:有無皮膚巧克力斑?睪丸體積如何?乳房發育Tanner分期?
5. 挖病史:是否有家族史?
性早熟的治療原則是盡量盡可能明確病因,切斷性激素的來源或阻斷性激素的作用。對危及生命或嚴重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顱內腫瘤,應及早手術或放、化療。開展放、化療尤其化療前,應考慮到盡可能地保護或儲備患者的生育能力。對性早熟伴皮膚巧克力斑,同時有骨骼畸形的女童,盡管臨床發現卵巢存在單發或多發囊腫,要避免手術治療,芳香化酶抑制劑效果良好。
近30年的臨床經驗表明,特發性中樞性性早熟選用GnRH類似物長效制劑注射治療,十分安全且效果良好。不僅不會影響成年后的生育能力,相反,還能減小女性初潮過早帶來的乳腺癌風險。
此外,由于性早熟患兒普遍存在終身高較矮的情況,治療的另一大目的便是盡量幫孩子長高個兒。
希望所有孩子都能按自然節奏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