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以下簡稱流感)治療目前強調早期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為此,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及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組織專家撰寫此共識,以規范抗病毒藥物在流感治療與預防中的應用。
一、流感概述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病毒屬于正黏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大多呈球形顆粒狀,根據病毒核蛋白和基質蛋白抗原分為甲、乙、丙三型[1].甲型流感病毒根據其表面血凝素和神經氨酸酶的不同分成多個亞型,目前已發現的血凝素有16個亞型(H1~16),神經氨酸酶有9個亞型(N1~9),在人類中流行的主要是甲型H1N1和甲型H3N2亞型;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均僅有一個抗原亞型,且宿主種類有限,較少發生流感大流行。
流感流行病學最顯著的特點為:突然暴發、迅速擴散,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具有季節性,發病率[1].全球每年有5%~10%的成人和20%~30%的兒童發生流感,大部分流感患者可以自愈,但也可出現肺炎、腦炎或心肌炎等嚴重并發癥。
據估計,全球每年有300萬~500萬例重癥流感,導致25萬~50萬患者死亡。我國季節性流感疾病負擔調查顯示,2003-2008年我國北方和南方每年由流感引起的超額死亡率分別為18.0/10萬和11.3/10萬,其中死于呼吸和循環系統疾病者達49.2%和46.2%。2009年全球爆發新甲型H1N1流感疫情,住院患者中有40%~66%影像學檢查顯示有肺炎,其中有22.9%~42.0%可能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全部住院患者的病死率為2.7%~11.0%。
近年來,我國還先后出現了H5N1及H7N9禽流感疫情,截至2015年2月23日,我國共報告571例人感染甲型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其中212例(41%)死亡。同時有散發H10N8、H5N6禽流感病毒感染患者報道,且多為重癥。
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新甲型H1N1流感及其他流感藥物干預指南、我國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發布的《流行性感冒診斷與治療指南(2011年版)》[1]以及《人感染H7N9禽流感診療方案(2014年版)》[17]均推薦并強調早期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流感,但鑒于目前流感多發及重癥病例頻發的形勢,臨床實踐中流感抗病毒藥物的早期診治策略尚不明確,尤其是對于高危人群如嬰幼兒、妊娠女性、老年人(年齡≥65歲)、重癥患者等的治療策略缺乏規范。為此,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及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組織專家撰寫此共識,以規范抗病毒藥物在流感治療與預防中的應用。
二、流感診斷與抗病毒藥物治療
(一)診斷與治療原則
在任何時期,出現發熱伴咳嗽和(或)咽痛等急性呼吸道癥狀,并且可以追蹤到與流感相關的流行病學史者(如患者發病前7 d內曾到有流感暴發的單位或社區、與流感可疑病例共同生活或有密切接觸、從流感流行的國家或地區旅行歸來等)需要考慮流感。
在流感流行時期,出現下列情況之一,需要考慮是否為流感:(1)發熱伴咳嗽和(或)咽痛等急性呼吸道癥狀;(2)發熱伴原有慢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3)嬰幼兒和兒童發熱,未伴其他癥狀和體征;(4)老年人新發生呼吸道癥狀或原有呼吸道癥狀加重,伴或不伴發熱;(5)重病患者出現發熱或低體溫。
具有臨床表現,以下1種或1種以上的病原學檢測結果呈陽性者,可以確診為流感:(1)流感病毒核酸檢測陽性(可采用逆轉錄PCR和實時熒光定量逆轉錄PCR法);(2)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檢測陽性(可采用免疫熒光法和膠體金法),需結合流行病學史作綜合判斷;(3)流感病毒分離培養陽性;(4)急性期和恢復期雙份血清的流感病毒特異性IgG抗體水平升高4倍或4倍以上。
快速流感診斷檢測法(RIDT)有助于快速鑒別流感病毒感染。一項薈萃分析評價了26種RIDT相對于逆轉錄PCR或病毒培養的敏感度和特異度,發現RIDT的總體敏感度為62.3%,總體特異度為98.2%;假陰性結果較假陽性結果更為常見,尤其是在流感季節。因而,RIDT或免疫熒光法的陰性結果不能排除疑似患者的流感診斷。起始抗病毒治療的決策無需等待實驗室的確診。
流感患者一旦發病,應盡快開始進行抗病毒治療,理想情況是癥狀出現48 h內開始。早診斷、早治療是提高流感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關鍵。越早啟動抗病毒治療的臨床獲益越大,但對于發病已超過48 h的患者,觀察性研究仍支持啟動抗病毒治療。推薦的抗病毒治療療程為5 d,治療5 d后患者病情仍很嚴重或有病毒復制依據的患者,應考慮延長療程。
(二)流感抗病毒治療
1. 成人流感患者的抗病毒治療:實驗室病原學確診或高度懷疑流感,且有發生并發癥高危因素的患者,不論基礎疾病、流感疫苗免疫狀態以及流感病情嚴重程度,應當在發病48 h內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需要住院的流感患者若發病48 h后標本(咽拭子及痰)流感病毒檢測陽性,亦推薦應用抗病毒藥物治療。
2. 嬰幼兒流感患者的抗病毒治療:2歲以下兒童是發生流感并發癥的高危人群,并發喉炎、氣管炎、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肺炎及胃腸道癥狀較成人常見[1],確診或疑似流感時應盡早開始抗病毒治療。兒童用藥劑量與成人不同,但療程相同。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CDC)推薦所有嬰幼兒及兒童患者口服奧司他韋(Oseltamivir)治療。
流行性感冒抗病毒藥物治療與預防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為你推薦
-
小兒如何預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冬春季節多見,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兒童抵抗力弱,年齡低于5歲的兒童感染病毒后容易發展為重癥病例,癥狀一般表現為發熱、畏寒、頭痛、咽痛、全身肌肉關節酸痛等。預防流感可以在流感季來臨前,提前給孩子接種流感疫苗,但接種疫苗流感也不是100%就能預防流感,所以盡量不要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外出時帶上口罩,家里經常通風注意空氣流通,給孩子適時增減衣物,多喝水,多參加體育運動,增強身體抵抗力。家中應該常備一些抗病毒的藥如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有11種中藥組成,藥物成分在張仲景經典名方:“麻杏石甘湯”和“白虎湯”基礎上添加配伍雙黃連、板藍根,加強了清肺、抗病毒治流感的作用。冬春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與流感等呼吸疾病疊加,防控任務艱巨,因此對于疫情季流感的防護千萬不要松懈,可以常備流感防護藥品。想要了解更多的用藥知識,可以咨詢醫師或者藥師,在其指導下,合理用藥。01:32
-
感冒抗病毒藥物有哪些感冒抗病毒的藥物臨床上有很多種,首先應該正確認識,感冒多是由病毒所引起,主要是對癥治療普通病毒引起的感冒,大多數患者是有打噴嚏流鼻涕,輕微的發熱的癥狀,有一定的自限性基本上一個星期左右就能夠自愈。而流感病毒引起的感冒常見有發熱、全身疼痛嚴重的容易引起肺炎,對流感來說一定要及時進行治療,合理應用抗病毒藥物以及對癥處理,比如西藥抗病毒藥有利巴韋林、奧司他韋中藥抗病毒有金銀花口服液,它對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及早使用能夠阻止病情的惡化避免引起肺炎等其它并發癥,及早使用能阻止病情惡化,避免引起肺炎及其它并發癥流感季節時,建議佩戴口罩防止飛沫空氣傳播,同時勤洗手,防止病從口入。01:31
-
流行性感冒不用抗病毒藥可以嗎其實一般的流感大部分都是自限性的,如果沒有明顯的合并癥,癥狀比較輕的在流感抗病毒的藥物不可及的情況下,一般來說也可以不用抗病毒的藥物,大部分在一周左右可以康復。如果是在奧司他韋等這些抗流感病毒藥物可及的情況下,最好還是要在發病早期口服奧司他韋來進行抗病毒治療。抗病毒治療能夠避免病情走向惡性化,能夠避免病情加重。流感主要是進行對癥處理,沒有并發癥的流感在5到10天內可以完全康復,出現了嚴重的并發癥,就需要更長的時間康復,而且往往需要住院治療。語音時長 01:09”
-
抗流行性感冒病毒藥抗流感病毒的藥物一般是首選奧司他韋,奧司他韋能夠有效的殺滅或者是抗流感病毒。如果對奧司他韋能夠耐受,一般是首選奧司他韋,奧司他韋,如果耐藥或者是因為其他的情況不能使用,可以選擇扎那米韋、帕拉米韋等神經氨酸抑制劑。在發病早期,尤其是在48小時之內應用一些抗流感病毒的藥物,能夠顯著地降低流感重癥和死亡的發生率,一般劑量是按照公斤體重來算,療程在五天左右,重癥的患者要適當的延長療程,腎功能不正常要根據腎功能來調節劑量。以上方案僅供參考,具體使用情況請按藥品說明或到正規醫院按醫囑用藥。語音時長 01:11”
-
流行性感冒不用抗病毒藥可以嗎病情分析:一般的流行性感冒都具有自限性,如果癥狀較輕,可以不用抗病毒藥物,大都可自行康復。只有少數癥狀較重的,高致病性流感或癥狀較重的患者,需要應用抗病毒藥物治療。意見建議:流行性感冒期間,建議多喝水,并注意休息,治療以對癥治療為主,肌肉酸痛等癥狀,可服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解熱鎮痛藥,高熱、頭痛劇烈者應適當補液及支持治療。如果癥狀嚴重,是否應用抗病毒藥物,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
怎樣預防流行性感冒病情分析:預防流行性感冒主要通過消除或遠離傳染源預防,包括遠離流行性感冒患者,對環境進行消毒等。其次,通過切斷傳播途徑預防,包括出門采取戴口罩、勤洗手、避免抓摸流感患者污染的物品等。另外,通過加強鍛煉、合理飲食、接種疫苗等方法提高抵抗流行性感冒的能力。意見建議:建議流行性感冒以預防為主,特別是年老體弱患者更應當注意。感冒期間建議多喝水,并注意休息,治療以對癥治療為主,癥狀嚴重,如果應用藥物治療,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避免盲目應用抗生素等處方藥物。
-
流行性感冒的預防與治療流行性感冒的預防,平時要做到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盡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外出時最好是戴口罩,以免周圍有流行性感冒的患者,因咳嗽或者打噴嚏時通過空氣中的飛沫經呼吸道傳染,戴口罩對感冒病菌有一定的防護作用。每天要經常用清水洗手,防止因接觸性的感染,也可以接種流感疫苗是比較有效的預防流行性感冒的方法。另外
-
如何預防與治療流行性感冒預防流行性感冒,主要是注意做好幾方面的工作:第一,注意養成良好的個人生活習慣,不要吸煙,不要喝酒,不要過度勞累,不要熬夜,同時要注意清淡飲食,避免吃容易上火的食物,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要適當的多飲水,要注意保持環境的通風。第二,要注意避免到人流量較多的地方去,同時可以考慮使用口罩來進行自我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