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在歲末的時候住院了,家屬焦急地問醫生:“平時身體都很健康的,怎么好好地吃著飯就這樣了?”當接診的醫生詳細詢問了患者病史后得知,原來,他在前一天感冒發熱,在醫院靜脈輸液,打了頭孢類藥物。當天中午戰友聚會高興,喝了點酒,就變成了這樣。醫生判定這就是典型的 “雙硫侖樣反應”,于是立即為其給予對癥補液治療,很快不良的癥狀減輕,便回家觀察了。一般普通人在吃完頭孢后,72小時后才可以喝酒,如果患者年齡比較大的話,還存在肝腎功能不全,情況就比較特殊了,盡量一周后才可以喝酒。
所謂“頭孢就酒,說走就走”,眾所周知,頭孢和酒精相遇,通常會引起“雙硫侖樣反應”,使體內乙醛蓄積,從而出現面部潮紅、視覺模糊、頭頸部血管劇烈搏動或搏動性頭痛、急性肝損傷,驚厥等癥狀,嚴重甚至會危及生命。
一般情況下,大家在使用頭孢期間不能飲酒,要等一等,別老想著喝酒,服用頭孢72小時后,一般不會發生酒精和頭孢的相互作用,不容易導致雙硫侖反應。
其實,平時很多人在感冒拿藥時,醫生都會問有沒有喝酒等等之類的,或是告誡患者,吃藥期間不能喝酒,這就是因為藥物中有頭孢類,喝酒后會產生不良反應。
對于多數的頭孢菌素而言,半衰期通常比較短,停用藥物72小時之后,多數頭孢菌素或者大多數人群,藥物基本已經被清除完畢。這時候這些愛酒人士才能端起自己的酒杯來慶祝一下,這些不喝酒的日子,自己的身體還是健健康康的。
如果患者年齡比較大的話,還存在肝腎功能不全,建議停用頭孢1周后再飲酒,會更加安全。同時,患者不要飲用含乙醇的食品,如發酵的食醋、米酒等;也不能用乙醇進行皮膚消毒或擦洗降溫。
一般來說,為了安全起見,醫生一般會建議大家在吃過頭孢后7天再喝酒,生命安全還是謹慎點好。酒是生活的調劑品,大家都知道“吃頭孢不喝酒,喝酒不吃頭孢”。道理大家都懂,所以不要踩“雷區”。所以,如果節前7天內有吃過頭孢,那么假期里任何親友聚會都要拒絕喝酒的,一定要管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