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DNA定量為10的3次方拷貝/毫升,表明患者體內存在乙肝病毒感染,且病毒處于活躍復制狀態。這一水平雖然不算極高,但已足夠說明患者具有傳染性,并可能面臨肝臟受損的風險。
在此背景下,患者應進行更全面的檢查,包括乙肝五項、肝功能檢測以及肝臟影像學檢查,以準確評估病情。若肝功能正常且肝臟結構無明顯異常,患者可能處于病毒攜帶狀態,此時可以暫不治療,但需定期監測。
若檢查發現肝功能異常或肝臟有損傷跡象,則應及時就醫,考慮抗病毒治療。目前,針對乙肝的抗病毒藥物有多種,包括恩替卡韋、替諾福韋酯等,這些藥物能有效抑制病毒復制,減輕肝臟炎癥,延緩病情進展。
除了藥物治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應注意保護肝臟,避免飲酒,保持均衡飲食和充足休息。最重要的是,患者應定期就醫,根據醫生建議調整治療方案,以最大程度地保護自身健康。乙肝治療是一個長期且個體化的過程,每個患者的情況都不盡相同,因此,科學就醫、遵醫囑用藥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