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國際婦科病理協會,依據腫瘤的組織學類型,提出了子宮內膜癌的病理分類,它可以分為六大類。
第一型,子宮內膜樣腺癌,此型是內膜癌中最常見者,約占80%。常于雌激素長期過量刺激,肥胖和子宮內膜增生有關。
第二型,乳頭性漿液性腺癌,類似卵巢生發上皮來源的乳頭狀漿液性腺癌,占內膜癌5%到10%,發病與雌激素無關,是一種惡性程度很高的內膜型亞型。
第三型,透明細胞癌,此型腫瘤預后比較差,五年生存率為33%到42%。
第四型,黏性腺癌,組織學上與宮頸的黏液腺癌相似。
第五型,鱗狀細胞癌,是原發于子宮內膜,非常少見。其來源可能與內膜腺體鱗化有關,也可能直接來源于儲備細胞。
第六型,未分化癌,組織學上和其他器官分化的不良癌相似,診斷時需要與淋巴瘤、肉瘤和絨癌相鑒別,此瘤級罕見,預后比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