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患者血壓突然降低一般有藥物因素、體液丟失過多、心肌缺血等原因。
高血壓是一種以體循環動脈壓升高、周圍小動脈阻力增高,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在非藥物控制的前提下,一般將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140/90mmHg),稱為高血壓。患者多表現為頭暈、頭痛、眼花、耳鳴、失眠、乏力等癥狀。長期高血壓可能導致多種心血管疾病,并可影響到靶器官(如心、腦、腎等)結構和功能的改變,最終導致心力衰竭、腎衰竭和腦卒中等嚴重后果。高血壓患者血壓突然降低的原因一般有。
1、藥物因素:
比如硝酸酯類藥物,或者加用了利尿藥物,或者自行增加了降壓藥物的服用劑量等,血壓會出現突然降低。
2、體液丟失過多:
消化道出血以及惡心、嘔吐、腹瀉等可導致體液大量丟失,由于體液丟失過多,也可導致血壓突然的降低。
3、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導致心肌缺血后會影響心肌收縮力,進而可出現胸痛、胸悶、血壓突然下降等情況,可以通過檢查心電圖、心肌酶、肌鈣蛋白鑒別。
除以上原因外,患者喝酒、攝入量減少等原因,也可導致出現上述情況,建議患者積極就診明確,并進行針對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