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并非僅與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這“三高癥”緊密相關,多種因素均可導致其發生。
遺傳因素在冠心病發病中占據重要地位。家族中有冠心病史的人群,即使無三高癥狀,其患病風險也相對較高。針對此類人群,除常規預防措施外,基因檢測及早期干預尤為重要。
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過量飲酒、缺乏運動等,均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這些習慣可導致血管內皮損傷、動脈粥樣硬化等病理變化,進而誘發冠心病。戒煙限酒、適量運動是改善此類因素的有效手段。
心理壓力與冠心病的關系日益受到關注。長期的精神緊張、焦慮抑郁等心理狀態可導致慢性壓力,影響心血管健康。心理治療及抗焦慮、抗抑郁藥物(如舍曲林、帕羅西汀等)的應用在此類患者中具有積極意義。
隱匿性高血壓或血脂異常也可能導致冠心病。這類患者常規檢測可能正常,但在特定情況下(如應激狀態)血壓或血脂水平會升高,從而增加冠心病風險。因此,動態監測及適時使用降壓(如氨氯地平、纈沙坦等)和降脂藥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十分必要。
某些炎癥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亦可能引發冠心病。這類疾病通過不同機制導致血管損傷和動脈粥樣硬化。治療時需針對原發病進行抗炎(如阿司匹林等非甾體抗炎藥)或免疫調節治療(如糖皮質激素類藥物)。
綜上所述,冠心病的發病機制復雜多樣,無三高癥狀的人群亦不可掉以輕心。全面了解并控制各種危險因素,結合個體化治療方案,是預防和治療冠心病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