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芬主任醫師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
擅長領域:神經病學、肌病學、營養疾病等?
執業經歷: 黃慧芬,女,1928年4月25日出生于安徽休寧縣。1955年畢業于第四軍醫大學,1954年9月到北京協和醫院臨床實習。1956年分配到北京協和醫院任住院醫師,1962年晉升為主治醫師,1983年晉升為副研究員,1988年晉升為主任醫師、教授。1985~1989年任神經科副主任,兼任黨支部書記。神經科曾多次被評為先進集體和先進黨支部。本人在1960年、1986年兩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1987年被評為優秀黨員,1988年被中國醫學科學院評為優秀政治思想工作者,并榮獲榮譽證書。在學科建設中重視培養中青年醫師骨干,形成梯隊。 六十年代初跟隨著名神經精神病學教授許英魁學習神經病理,打下扎實的基礎。1982年赴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病理系進修神經病理一年,重點學習掌握肌肉組織活檢的光鏡、電鏡及組織化學等新技術。 從事神經內科專業近四十年,以臨床醫療工作為主,同時兼作教學、科研工作。專業基礎理論較扎實,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工作認真負責。曾為很多的外地或邊區患者排憂解難,使長期診斷不清或誤診的疾病迅速得以確診,獲得良好療效,深受病人愛戴和尊敬。例如有一女性青年病人因雙上肢顫抖、說話含糊一年余,在當地診斷為“精神病”,住院半年治療無效。來到協和醫院神經科門診檢查確診為肝豆狀核變性,經治療病情明顯好轉,恢復工作能力。又有一中年男性病人,因發作性四肢抽搐伴有意識不清十年,在外院診斷“癲癇”,長期服抗癲癇藥,毫無效果,來協和醫院診治,確診為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減低,給予補鈣治療后,獲得良好效果。此外對于罕見病如Shy-Drager綜合征(又稱原發性姿位性低血壓),曾進行臨床分析研究。1981年總結報道16例臨床分析和1例病理報告,屬國內領先技術,論文在同年9月召開的國際神經病學會議上交流,并發表在中華醫學雜志外文版,受到國內外通道的關注。多年來承擔協和醫大學生、進修醫師及神經病學高級醫師講習班的神經病學授課。七十年代以來參加趙葆洵教授領導的脫髓鞘病-多發性硬化臨床研究工作,總結了有關散發腦炎57例臨床分析和病因探討,誤診為脊髓型多發性硬化兩例報告,多發性硬化病人腦CT掃描(附50例分析),論文均發表在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和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上。多年來堅持看多發性硬化門診。最近總結兒童多發性硬化,此研究課題曾獲1992年衛生部科技進步三等獎。參加編著《中國醫學百科全書》中有關神經病學、肌病學、營養疾病等分冊中有關條目。 詳細介紹
*以下號源由妙手醫生專業認證,僅展示近4周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