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曉芙主任醫師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
擅長領域:對神經病學中神經肌肉病及運動障礙疾病較有經驗?
執業經歷: 湯曉芙,女,1930年2月17日生于上海,原籍廣州花縣。1952年畢業于燕京大學理學院,1956年畢業于中國協和醫學院,1956年8月到北京協和醫院工作,任住院醫師。1963-1964年任總住院醫師,1964年任主治醫師,1981年任副主任醫師,1985年任教授、神經科副主任;1991年以來任博士生導師,1992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聘為學位評審員。1979年8月-1981年8月在丹麥哥本哈根大學醫學院進修2年,此期間到英國倫敦大學神經病學研究所Queen Square進修神經病學3個月,1984年到瑞典烏普薩拉大學醫學院進修3個月,1986年作為訪問教授在美國紐約蒙西奈醫學院進行有關電生理的科學研究工作。1987年以來任國際臨床神經生理學會聯盟理事(中國代表),1988年初引進最新此刺激運動誘發電位,在正常值、頸椎病性脊髓病、腦梗死繼發性出血、多發性硬化以及格林-巴利綜合征方法有較先進的研究。1984年以來曾主持四屆全國性中華肌電圖及臨床電生理學術會議,國際肌電圖及誘發電位會議(1989)以及海峽兩岸電生理學術會議(1992)。 從事臨床神經病學近四十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醫學基礎理論扎實,對于治療神經性病患知識淵博,深受患者的好評和贊譽,1964年任住院醫師期間,即成立肌電圖室。1983年又成立腦誘發電位室,為我院神經病學的發展和學科建設做了大量的工作,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臨床神經病學,尤其是對神經肌肉病以及神經電生理,特別是肌電圖、神經電圖及腦誘發電位方面的研究很有專長。曾任中華醫學會中華肌電圖及臨床生理學組組長。1982年“210例糖尿病性神經病的感覺和運動傳導速度研究”、1983年“310名中國正常人的肌電圖所見”以及1987年“順向性近神經感覺傳導速度的正常值、方法學及臨床應用-205名正常人以及1112例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臨床與電生理分析”獲中國醫學科學院科研成果獎,1992年“肌電圖及神經電圖在神經肌肉病中的應用”,獲衛生部科研成果三等獎。在此四項獲獎科研課題中均為主持人。 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30余篇為第一作者。 已培養臨床電生理醫師110余人,培養博士生和碩士生多名。 1992年被批準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詳細介紹
*以下號源由妙手醫生專業認證,僅展示近4周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