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訓杰主任醫師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血液科
擅長領域:長血液腫瘤和貧血的診治。?
執業經歷: 丁訓杰,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男,(1925年1月~2000年6月),浙江省鎮海市人。 早年求學于南洋中學初中(三年)、圣約翰大學附屬高中(三年)和國立上海醫學院醫本科(六年)。1950年7月畢業后留華山醫院從事內科的醫、教、研工作,1954年任院長辦公室醫務干事2年,1956年起參加血液病及職業病專業組工作,1978年3月起擔任醫療二系、內科教研組副主任,1980年4月擔任職業病科主任,1980年10月晉升副教授,1984年12月擔任大內科主任和內科教研組主任,1986年晉升教授及博士研究生導師,1988年赴舊金山加州大學、斯坦福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參觀和學術交流,1990年至1994年兼任上海醫科大學附屬金山醫院院長。1995年由華山醫院授予“終身教授”榮譽稱號。 丁訓杰教授在學術上造詣深厚,在國內同行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歷任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血液學會副主任、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第20、21屆理事、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第32屆理事、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內科學會委員、中華醫學會血液學會第四屆委員、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委員、世界衛生組織職業衛生合作中心學術顧問、上海市衛生局衛生系統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委員會內科學科組副組長,《中華血液學雜志》第二、第三、第四屆編委、1985年至1995年《上海醫科大學學報》編委會常務委員、1985年至1995年《新藥與臨床》編委、《腫瘤》、《中級醫刊》編委,《臨床血液學雜志》顧問等職務。 丁訓杰教授的專業特長為血液和職業中毒,尤其擅長血液腫瘤和貧血的診治。1978年起研究骨髓移植,是我國研究骨髓移植的先驅者之一。1990年以來開始癌基因轉移的研究。半個世紀來,丁教授在他的血液學領域和職業病領域艱苦探索,先后寫下論文百余篇,主編專著10余部,獲得科研成果10項,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贏得了同行的尊敬。其中1987年的“工業鉛中毒研究35年”獲衛生部科研成果獎,1988年的“胎肝細胞懸液的制備、冰凍保存及移植治療急性白血病的研究”獲衛生部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1977年的“有機磷酸酯解毒劑的研究”獲上海市重大科學技術獎,1986年的“人骨髓4°C保存及臨床應用”獲上海市科研成果一等獎,另有“自身免疫溶血性貧血自身抗體研究”、“自身骨髓移植研究”、“皮損印片細胞學研究”、“應用逆轉錄病毒載體介導的基因轉移建立具有特異性標志基因的白血病大鼠模型用以研究微小殘留病灶”等4項獲上海醫科大學科研成果獎。 作為一名在全國血液病學科上有很高知名度的專家教授學者,1990年,年逾65歲的丁教授肩負著上醫大領導的重托,只身從市區趕赴邊區的金山醫院擔任院長。帶領全院職工發揚拼搏精神,自加壓力,負重前進,金山醫院終于在94年3月被衛生部評定為三級乙等醫院。 丁教授為人師表,言傳身教,為醫學事業的后繼有人,潛心培養高層次的人才。從1980年起,丁教授共培養博士研究生6名,碩士研究生8名。 丁教授在1955年至1983年先后5次被評為上海醫科大學及華山醫院先進工作者,1984年被授予1983年度上海市勞動模范稱號,1989年被評為上海醫科大學優秀教育工作者,1990年被評為石化地區政治思想優秀組織工作者,1990年獲國家教委從事高校科技工作40年成績顯著表彰,1992年10月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詳細介紹
*以下號源由妙手醫生專業認證,僅展示近4周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