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娟主任醫師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傳染病科
擅長領域:各類肝炎、感染性疾病、新發突發傳染病。?
執業經歷: 李蘭娟院士從事傳染病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40年,是我國著名的傳染病學家。作為我國人工肝的開拓者,她創建獨特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系統治療重型肝炎獲重大突破。首次提出感染微生態學理論,從微生態角度來審視感染的發生、發展和結局,為感染防治提供了嶄新的思路。承擔了國家“863”、“973”、“十五”攻關、國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課題10余項。發表論文400余篇,其中在Lancet、NEJM、hepatology和PNAS等SCI收錄雜志發表15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22項。以第一完成人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教育部高校推廣應用獎二等獎1項。主編出版了我國首部《人工肝臟》、《感染微生態學》和教育部規劃教材《傳染病學》等專著28部。還擔任“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十二五”計劃技術副總師、“綜合防治示范區和現場研究”責任專家組組長。2010年榮獲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為我國傳染病診治作出了重大貢獻。 現任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傳染病學重點學科、211建設學科學術帶頭人、浙江省傳染病重點實驗室主任。 職務 教育部生物與醫學學部主任,中華醫學會副會長,中國衛生信息協會副會長,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肝衰竭與人工肝學組組長,全國人工肝培訓基地主任,中華預防醫學會微生態學分會主任委員,國際血液凈化學會理事,浙江省醫學會會長;《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中國微生態學雜志》、《浙江醫學》主編及《中華傳染病雜志》、《國際流行病學傳染病學雜志》副主編等學術職務。 研究方向 肝衰竭與人工肝。 醫療成果 醫療成果: 1、人工肝支持系統治療重型病毒性肝炎研究,1998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 2、重型肝炎腸道微生態變化的研究,2001年獲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一 3、人工肝支持系統治療重型肝炎的推廣應用研究,2001年獲中國高校科學技術二等獎,排名第一 4、人工肝支持系統治療重型病毒性肝炎研究,1997年獲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一 5、革蘭陰性菌超廣譜β-內酰胺酶及AmpC酶研究,2003年獲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獎 一等,排名第一 6、浙江省非典型肺炎的病原學和防治策略研究,2004年獲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 7、生物人工肝用細胞源與混合型人工肝的研究, 2006年獲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一 8、感染微生態學建立及應用研究,200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 9、2008年12月獲中華預防醫學會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發展貢獻獎 10、2009年獲浙江省科學技術重大貢獻獎 11、2010年榮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12、肝衰竭人工器官替代治療研究,2011年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一 主編專著: 主編專著28部,以下僅列出部分。 1、人工肝臟,主編,2001年4月,浙江大學出版社 2、感染微生態,主編,2002年10月,人民衛生出版社 3、傳染病學,主編,2004年1月,高等教育出版社 4、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主編,2003年9月,浙江省科學技術出版社 5、細菌毒素與臨床,主編,1999年6月,人民衛生出版社 6、全科醫師教材,主任委員,2001,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7、重點傳染病防治,主編,2006年3月,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 8、醫務管理工作實用手冊,主編,2008年,浙江大學出版社 9、感染科常見病用藥,主編,2008年4月,人民衛生出版社 10、手足口病,主編,2008年6月,浙江科技出版社 11、傳染病學 回顧 現狀 展望,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年6月 12、傳染科疾病臨床診療思維,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年7月 13、傳染病學高級教程,李蘭娟主編,人民軍醫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 14、 傳染病學(第2版),李蘭娟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獲得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15、 感染與化療研究進展,李蘭娟主編,人民軍醫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451千字 16、 重大傳染病社區綜合防治實施方案和操作規程,李蘭娟主編,科學出版社,2012年5月 17、 10000個科學難題醫學卷,李蘭娟主編, 科學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1560千字 18、 人工肝臟,李蘭娟主編,第二版,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 19、 感染微生態學,李蘭娟主編,第二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 20、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與利用,李蘭娟主編,科學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 21、傳染病學,李蘭娟,任紅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第8版),2013年3月出版 詳細介紹
*以下號源由妙手醫生專業認證,僅展示近4周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