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杰副主任醫師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泌尿外科
擅長領域:泌尿系統常見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執業經歷: 男,42歲。1995年畢業于華西醫科大學獲學士學位。1995年9月-2000年6月在華西醫科大學醫學院泌尿外科攻讀碩士、博士研究生,獲醫學博士學位。2003年-2005年赴美國弗吉尼亞大學醫學院外科博士后就修學習。2005年底回國,在泌尿外科工作。 現任職務: 泌尿外科副主任 現任職稱: 副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 學術任職: 中華醫學泌尿外科分會全國青年委員、European Urology 雜志、Journal of Endourdogy 雜志、Journal of Urology雜志審稿人。 四川省泌尿外科專業委員會秘書;四川省循證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科研成果: 發表論文35篇,其中國外SCI收錄論文13篇,承擔或作為主研人員參與科研課題23項(負責11項),參與編寫《移植免疫生物學》獲國家新聞出版局優秀圖書獎,是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全國泌尿系統結石診療指南中“腎臟結石的開放手術治療”及“輸尿管結石的開放手術治療”2章的第一作者;及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全國泌尿系統損傷診療指南的作者。熱心教學工作,出國前連續多年承擔診斷學-男性生殖系統檢查一章的課堂教學任務,所制作的多媒體課件與其它診斷學課件一起獲得衛生部優秀多媒體課件獎。另外還一直承擔本校泌尿系統損傷等章節的課堂講授任務。 致力于尿道損傷與修復重建外科的建設, 借助在國外學習的收獲, 2005年底回國后致力于尿道損傷與畸形、特別是尿道狹窄的診療工作。在全國首家開展口腔頰部粘膜尿道背側鑲嵌補片成形治療長段復雜性尿道狹窄,手術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復雜性尿道狹窄的治愈率。針對國內尚未引起重視的干燥性龜頭炎伴尿道狹窄,成功開展了國內首例口腔頰粘膜修復干燥性龜頭炎伴尿道狹窄。改進后骨盆骨折、尿道狹窄的手術方法,借鑒East Virginia大學Jordan經驗,采用處理陰莖海綿體腳及恥骨聯合下緣等技術手段,從而使以往無法完成尿道兩端一期吻合的病例實現尿道兩端的直視下確切吻合,既提高了治療的成功率,有避免了施行尿道拖入導致陰莖短縮的尷尬問題。作為2008年、2010年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中國泌尿外科培訓學院指定授課專家與歐洲泌尿學會聯合授課中負責尿道狹窄治療部分的講授。 著力與泌尿系組織修復與重建的相關研究,特別是探索泌尿系流體應力與組織工程體外優化構建的關系,作為課題負責人申請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項(應力刺激對組織工程膀胱細胞生長及材料結構優化構建作用的實驗研究28萬);教育部博士點新教師基金一項(脂肪干細胞輔助體外構建組織工程膀胱的運用基礎研究3.6萬);成都市科技局-科技攻關項目一項(仿生活性人工膀胱的體外構建8萬)。探索組織工程去細胞基質膜在臨床尿道修復重建中的作用,聯合北京大學開展GCP臨床試驗(正海生物膜尿道修復的臨床研究 8萬)。同時作為第一主研2008年還參與科研項目2項(經費23萬) 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 詳細介紹
*以下號源由妙手醫生專業認證,僅展示近4周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