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剛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口腔頜面外科
擅長領域:特長為面神經疾患的診斷及治療以及口腔頜面部缺損的修復與重建。?
執業經歷: 蔡志剛,男,漢族。1967年1月出生于陜西省岐山縣。1985年8月考入北京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學習,1991年本科畢業于北京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同時獲得醫學學士學位;1994年7月碩士畢業于北京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口腔頜面外科,獲臨床醫學碩士學位;1995年9月獲德國大眾汽車獎學金資助赴德國攻讀博士學位,1998年2月獲聯邦德國呂貝克醫科大學牙醫學博士學位。 ? ? ? ?現任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口腔頜面外科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北京大學口腔醫院涎腺疾病中心副主任,醫院感染辦公室主任。中國口腔頜面外科專業委員會修復與重建協作組副組長;中國抗癌協會頭頸腫瘤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衛生部醫學考試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海淀區醫療事故鑒定專家庫成員。專業主攻方向為口腔頜面部腫瘤的診斷及治療,特長為面神經疾患的診斷及治療以及口腔頜面部缺損的修復與重建。精通德、英兩種外語。 從1994年至今共發表論文54篇,以第一作者已在國內外學術專業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6篇,其中英文3篇,2篇已被SCI收錄;發表文獻綜述5篇。參與發表論文28篇。合作主編論著1部,參與撰寫專業論著5部,專業手冊2部,專業輔導參考書4部。多次參加國際及國內學術會議,并交流論文。 主持的科研課題: 1.創傷性面神經損傷的臨床及實驗研究 出國人員啟動基金課題 (1998) 2.臨床量化的面神經功能評價系統的研究 院新技術新療法 (1999) 3.微循環血流含氧量無創檢測技術在游離皮瓣移植后的應用研究 院科研基金 (2000) 4.舌再造術后語音功能的評價及矯正 院新技術新療法 (2002) 5.近紅外光譜監測系統在深部游離移植組織血運檢測中的實驗及臨床研究 院新技術新療法 (2004) 6.A型肉毒毒素對兔正常頜下腺及失神經頜下腺作用的初步研究 院青年基金 (2006) 參與的科研課題: 1.自體頜下腺移植治療缺淚性角結膜干燥癥 (第三參與人) (2001) 北京大學醫學部2001年“985”行動計劃臨床和基礎相結合重大項目 2.下頜骨缺損的功能性修復與重建 (第四參與人) (2001) 北京大學醫學部2001年“985”行動計劃臨床和基礎相結合重大項目 3.腎上腺素能受體在失神經支配頜下腺中的表達及其調控 (第三參與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01) 4.頜下腺轉移及移植防治放射性口干及角結膜干燥癥 (第三參與人)(2002) “十五、211工程”口腔醫學學科群項目 5.血管化自體頜下腺移植治療重癥角結膜干燥癥的研究(子課題負責人)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 (2007) 6.復雜牙列缺損及缺失的修復與功能重建的研究 (第四參與人)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 (2007) 獲獎情況: 1.創傷性面神經損傷的臨床及實驗研究 (第一完成人) 北京醫科大學科技進步獎 (1998) 2.生物組織血氧等參數的近紅外無損檢測及其應用 (第八完成人) 入圍2006年中華醫學獎 詳細介紹
*以下號源由妙手醫生專業認證,僅展示近4周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