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診的患者李先生,35歲,自述近期出現了乏力和暗色尿,就診時我觀察到患者有黃疸。為其進行體檢后發現脾腫大,進行外周血涂片檢查顯示破碎紅細胞比例高達10%,同時伴有貧血和血小板減少。進一步檢查發現血清游離血紅蛋白增高、Coombs實驗陰性。
根據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結果,初步診斷為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為患者立即進行血漿置換,隨后給予免疫球蛋白聯合地塞米松進行沖擊治療,注意用藥需遵醫囑。經過積極治療,患者的血小板計數逐漸恢復,貧血癥狀改善。情況穩定后,家屬問我,正常人外周血破碎紅細胞比例小于多少?
正常人外周血中的破碎紅細胞比例通常小于1%。破碎紅細胞的出現可能與多種病理狀態相關,包括血栓性微血管病、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溶血性尿毒癥綜合征、心源性溶血性貧血等。在臨床實踐中,外周血涂片中破碎紅細胞的增多是一個重要的診斷線索,尤其是在考慮溶血性貧血時。
同時,我提醒患者一些生活注意事項:
1、定期體檢:定期進行血液檢查,特別是對于有溶血性疾病風險的患者,可以幫助及早發現問題。
2、健康飲食:保持均衡的飲食,確保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特別是鐵質,以維持紅細胞的健康。
3、注意癥狀:留意任何不尋常的疲勞、黃疸、呼吸急促或尿液顏色變化等癥狀,這些可能是溶血性疾病的跡象。
破碎紅細胞的檢測對于診斷溶血性貧血和相關疾病至關重要。患者應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定期檢查和適當的治療。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對癥狀的警覺性可以大大減少相關疾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