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早產兒吸氧濃度是多少
病情描述:
早產兒吸氧濃度是多少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早產兒吸氧濃度為25%-35%之間。早產的孩子肺部的發育還不成熟,需要適當的吸氧來保證血氧飽和度維持在正常的范圍內,避免出現組織細胞的缺氧。
意見建議:
建議早產兒吸氧的濃度不能太高,吸氧的時間也不能過長,否則容易造成中毒現象和早產兒視網膜的損傷,有可能會引起失明或是造成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等癥狀。應當在出生后4至6周時間內到專業的眼科醫院進行眼底篩查,以便明確眼底是否受到損傷。
為你推薦
-
二型呼吸衰竭吸氧濃度是多少二型呼吸衰竭是指的氧濃度低,二氧化碳高。就是同時有缺氧,同時二氧化碳潴留,這叫二型呼衰。一般氧分壓如果低于了60毫米汞柱,就叫一型呼衰。如果同時伴有二氧化碳的潴留,就二氧化碳大于50個毫米汞柱,這兩個,有缺氧、有二氧化碳潴留,叫二型呼衰。呼衰出現一般都會覺得要給他吸氧,但是并不是氧濃度越高越好。如果要只是一型呼衰,可以給他吸氧濃度稍微高一點,就是可以達到氧濃度的50%,但是要50%以下,不能高于50%。如果是二型呼衰,氧濃度就要給30%,不能太高的氧。大家覺得缺氧就要給他氧,就讓他改善缺少,但實際上呼吸中樞是需要二氧化碳來刺激它。如果沒有二氧化碳刺激呼吸中樞就會抑制了,就不呼吸了,人就沒有自主呼吸了。所以有一定的二氧化碳是維持呼吸的一個基本的需求。再一個如果氧濃度太高,人就會出現氧中毒。肺泡里邊就會出現水腫,反而加重缺氧,氧進不去了。所以我們吸氧的時候,并不是越高越好,是根據病情程度不一樣。一般如果二型呼衰了,就是有二氧化碳潴留了,我們的吸氧就最多30%,氧濃度不要過高。如果只是一型呼衰,沒有二氧化碳潴留,可以氧濃度達到50%,但是也不能再高了,再高就會容易出現氧中毒了。02:24
-
早產兒幾斤正常因為我們小朋友出生的時候,像35周已經是非常接近于足月了,我們足月的小朋友,一般是在3.25公斤左右,大部分小朋友都在3.2公斤左右,這樣一個出生體重,是比較合適的。那么在35周左右的話,他的體重要比在足月40周左右,會要輕一些,那么一般在2.5公斤以上,絕大部分認為是比較合適的出生體重。如果要是在35周左右小朋友的出生體重,如果降低到2公斤以內,那么這種情況下,有可能是存在宮內的生長發育遲緩,或者是宮內生長發育受限,這種情況就可能需要進一步的處理。01:05
-
早產兒吸氧會失明嗎??早產兒長期吸氧可能導致失明,如果吸氧過多的時候,因為早產兒要比滿月寶寶的各種器官都比較弱。所以照顧早產兒的寶寶要格外注意,因為不足滿月的寶寶各種器官都比較不完善。早產兒的胎齡是滿28周到未滿37周,而足月兒的胎齡是37周到42周的胎齡,由此可以看出寶寶們沒有達到半月就出生,他們的身體是多么的脆弱他們的各個器官都不太完善。語音時長 1:03”
-
重癥哮喘吸氧濃度是多少重癥哮喘吸氧濃度應該要給予較高濃度的氧氣吸入,但須警惕,不控制吸氧將導致二氧化碳分壓進一步增高。哮喘發作時由于支氣管粘膜發生水腫,氣道內分泌物增多會加重氣道阻塞情況而導致換氣功能障礙,氣道阻塞后可引起肺泡通氣不足及通氣血流比例失調造成機體組織缺氧。輕度哮喘患者的氣道痙攣可謂一般的支氣管擴張劑環節,加上一些通暢呼吸道的措施,如使用稀釋痰液和促進排痰的藥物,患者的缺氧情況一般不會出現,因此輕度哮喘不需要吸氧。語音時長 1:31”
-
早產兒是多少周病情分析:早產兒是指胎齡未滿37周的新生嬰兒。其中超早產兒是指胎齡小于28周的早產兒。極早產兒是指胎齡在28~32周的早產兒。意見建議:喂養方面,早產兒首選母乳喂養,但體重小于1500g的早產兒需補充母乳強化劑,否則會影響生長發育。若無法進行母乳喂養,可選用早產兒配方乳喂養。早產兒還要注意保暖,以免發生寒冷損傷綜合征,預防感染。
-
重癥哮喘吸氧濃度是多少病情分析:重癥哮喘的吸氧濃度應該在35%~50%之間,重癥哮喘的患者由于呼吸困難,會出現低氧的癥狀,此時應該給予氧療,一般應該選擇高流量吸氧,可以選35%~50%之間的氧氣。意見建議:重癥哮喘時,患者由于氣道痙攣會出現低氧以及二氧化碳潴留的情況,如果患者意識模糊,伴有呼吸困難,血氣分析顯示二氧化碳潴留,需要給予呼吸機輔助呼吸。
-
早產兒體重是多少早產兒,通常指的是孕期大于28周但小于37周出生的新生兒,體重一般小于2500克。早產兒的體重往往較輕,通常小于2500克。這是因為早產兒在母體內的發育尚未完善,體重增長未能達到足月兒的水平。但是也有一些早產兒體重可能接近或超過2000克,
-
早產兒體重是多少早產兒體重一般比較輕,在2500克以下。早產兒就是指胎齡小于37周但大于28周、出生體重小于2500克的新生兒稱為早產兒,因為38周到40周才算是足月兒,所以早產兒體重都會比較輕,而且體質也比較差。而且早產兒的體重和產婦初產年齡、孕婦健康、孕周有一定的關系。由于寶寶在母體內發育時間過短,其各臟器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