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腦癱的分型及臨床表現有哪些
病情描述:
腦癱的分型及臨床表現有哪些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根據腦癱的臨床表現可以分為以下6型,1、痙攣型。2、強直型。3、不隨意運動型。4、共濟失調型。5、肌張力低下型。6、混合型。其中痙攣型是腦癱中最常見和最典型的癥狀,約占腦癱患兒的60%~70%。
意見建議:
腦癱患兒的家長不應過度悲觀,應積極面對病情。確診腦癱后應定期復診,在醫師的指導下積極采取物理療法,康復訓練,藥物治療,改善運動功能,降低痙攣肌肉的肌張力,為孩子的健康未來而努力。
為你推薦
-
低鈉血癥的臨床表現有哪些低鈉血癥臨床表現有神經系統神志異常、癲癇、昏迷、死亡,肌肉系統會出現乏力、軟癱、腱反射減弱,消化系統會出現惡心、嘔吐等。通常輕度低鈉血癥患者很少出現癥狀,中度低鈉血癥患者會出現厭食、惡心、嘔吐、腹痛、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肌肉痙攣、乏力、味覺障礙,重度低鈉血癥患者會出現意識障礙、昏迷、幻覺、癲癇、椎體外系癥狀、呼吸暫停,甚至死亡。01:05
-
肛瘺的臨床表現有哪些肛瘺的臨床表現有哪些。第一個最主要的表現,就是反復的流膿,用老百姓話說就是流水,實際上不是流水、是流膿。那么流膿之后,慢慢的皮膚愈合就好了?;颊吒杏X很舒服,可能一兩個月、兩三個月、半年都不發作。但是因某種條件下的刺激,比如辛辣刺激性食物、便秘、腹瀉又可以引起肛腺的感染,又會出現流膿。流膿之后壓力減輕了,里邊炎癥組織消失了之后它又好了。所以肛瘺的表現,第一個就是反復發作流膿。第二個可以引起膿腫、肛周的一個膿腫,是肛周的急性期的一個表現。第三個就是疼痛。因為肛周它炎癥刺激,可引起他的疼痛。第四個可引起瘙癢和皮炎。這是這幾個最主要的一個表現。01:21
-
腦癱的分型及臨床表現有哪些腦癱患者的分型及臨床表現包括:一、痙攣型,以錐體系受損為主。二、不隨意運動型,以錐體外系受損為主,不隨意運動增多,表現為手足的徐動、舞蹈樣動作、肌張力不全、震顫等。三、共濟失調型,以小腦受損為主。四、肌張力低下型,往往是其它類型的過渡形式。五、混合型,這個是臨床分析,按照癱瘓部位分型包括:1、單癱,單個肢體受累;2、雙癱,四肢受累,上肢輕下肢重;3、三肢癱,三個肢體受累;4、偏癱,半側肢體受累;5、四肢癱,四肢受累,上下肢受累程度相似。語音時長 01:28”
-
小兒腦癱的分型及臨床表現小兒腦癱的分型及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種:1.痙攣型,痙攣型是最為常見的腦性癱瘓的類型,大概占全部病例的50%。主要表現為上肢,肘、腕關節屈曲,拇指內收,手呈握拳狀,下肢內收交叉,呈剪刀腿和尖足。2.手足徐動型,除了手足徐動之外,還可以表現為扭轉痙攣,還有其他錐體外系受累的癥狀。3.共濟失調型,表現為步態不穩,搖晃,走路時四肢動作不協調,上肢有意向性的震顫。4.強直型,它會有腱反射不亢進,嚴重的智力低下,身體異常僵硬,活動減少。5.震顫型,表現為四肢靜止震顫,比較少見到。6.是肌張力低下型,表現為肌張力低下,自主運動少,關節活動范圍大,大部分孩子以后會變成痙攣型,或者是手足徐動型。語音時長 01:30”
-
小兒腦癱的臨床表現有哪些病情分析:小兒腦癱的臨床表現有:1.早期身體突然的發軟,自發運動減少。2.之后出現身體發硬。3.反應遲鈍,叫名沒有反應。4.哺乳困難。意見建議:建議孩子一旦確診腦癱,就應該及時就醫,早期進行系統的治療,多讓孩子休息,適當多和孩子溝通,不要把孩子當做病人,多給孩子吃一些蔬菜水果和優質蛋白。
-
子宮肌瘤的病因及臨床表現有哪些病情分析:子宮肌瘤異雌激素長期刺激有關系。還與遺傳、心理壓力過大、精神過度緊張、憂慮、熬夜等不良的因素有關系。意見建議:子宮肌瘤會導致月經周期縮短,經量增多,經期延長,長期經量增多可引起貧血,出現乏力,面色蒼白,心慌,氣急等癥狀。較大的子宮肌瘤可能在下腹能摸到,還可能會引起白帶增多,外陰瘙癢等。
-
腦癱的分型及臨床表現有哪些腦癱患者的分型及臨床表現包括:一、痙攣型,以錐體系受損為主。二、不隨意運動型,以錐體外系受損為主,不隨意運動增多,表現為手足的徐動、舞蹈樣動作、肌張力不全、震顫等。三、共濟失調型,以小腦受損為主。四、肌張力低下型,往往是其它類型的過渡形式。五、混合型,這個是臨床分析,按照癱瘓部位分型包括:1、單癱,
-
腦疝的分型及臨床表現腦疝的分型為小腦幕裂孔疝、枕骨大孔疝、大腦鐮下疝等,臨床表現為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等。腦疝是腦組織在壓迫下被擠入小腦幕裂孔、枕骨大孔、大腦鐮下間隙等孔道中,使腦組織、腦神經等重要結構受到壓迫,從而出現臨床綜合征的一種疾病,根據腦疝進入的位置可以將腦疝分為小腦幕裂孔、枕骨大孔疝、大腦鐮下疝等三個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