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是心臟的一種病理生理狀態,在臨床上不作為一種診斷。冠心病包括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脈痙攣和微血管心絞痛。引起心肌缺血最常見的原因有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不良生活方式(吸煙、肥胖、酗酒、缺乏運動、熬夜等),都可以導致冠狀動脈內皮細胞損傷,另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沉積而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就會引起管腔狹窄,甚至閉塞,而引起心肌缺血。
冠心病雖然是引起心肌缺血最常見的原因,但并非唯一原因,嚴重的貧血、應激性心肌病、肺栓塞、心肌炎等都可以導致心肌缺血,但不能診斷冠心病。因此,治療心肌缺血,首先要查明病因,然后給予對因治療,如果是貧血就要糾正貧血,肺栓塞就要溶栓、有炎癥可以抗炎治療。
對于冠心病引起的心肌缺血,平常要積極控制好危險因素,如控制好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戒煙戒酒、適度運動、減重等;此外,還應在醫生指導下充分根據個人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藥物,比如抗心絞痛藥物,硝酸酯類藥物、β受體阻滯劑和鈣通道阻滯劑,另外還有抗血小板藥物以及調脂藥,尤其是他汀類藥物等。對于嚴重的冠脈狹窄或閉塞,可通過支架植入或冠脈搭橋實現冠狀動脈再通,從而改善心肌供血。對微小血管病變所致的心肌缺血可用中藥如麝香保心丸等可增加側支循環來改善缺血癥狀。
更多的用藥知識,請咨詢醫師或藥師,在其指導下合理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