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杰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婦產科
姓名:喬杰 學位:醫學博士 專業:婦產科主任 導師資格:博導 性別:女 畢業院校:北京醫科大學醫療系 技術職稱:主任醫師 業務專長 婦科內分泌,輔助生殖技術,多囊卵巢綜合征等 工作經歷 1990.08-1992.11 北京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婦產科 住院醫師 1992.12-1997.09 北京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婦產科 主治醫師 1996.09-1997.03 及1997.10-1997.11香港大學瑪麗醫院(Queen Mary Hospital) 婦產科訪問學者并獲香港臨時注冊醫師資格 1997.10-2001.05 北京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婦產科 副主任醫師、副教授 2001.06-至今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婦產科 主任醫師,教授 2000.10-至今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婦產科 主任 2003.03-至今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生殖醫學中心 主任 2003.3-2012.5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黨委 副書記 2012.05-至今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院長 科研工作 以生殖調控相關的基礎研究和不孕癥相關疾病發病機制及診療新技術的研發為核心,在發現調控人類胚胎發育過程的關鍵基因、創建新型卵母細胞體外成熟體系和提高疑難不孕患者治療成功率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1、建立人類精卵遺傳圖譜及胚胎早期發育基因表達譜,明確調節胚胎發育關鍵基因;開發新型體外生殖細胞培養體系和微流控芯片精子篩選技術;2、發現炎癥因子影響卵母細胞質量導致不孕新機制,創立子宮內膜容受性評估和治療新方法,改進卵母細胞及胚胎凍存技術,顯著提高妊娠成功率;3、發現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發病炎性機制,建立其代謝異常預測模型,提供預防其長期合并癥的新策略,制定適用于中國PCOS的診斷標準。 學術兼職 全球華人生殖醫學會(ChSIG)主席 AE-PCOS世界高雄激素血癥學會委員 中華醫學會生殖醫學分會第三屆委員會主任委員 北京醫學會生殖醫學分會主任委員 衛生部內鏡與微創醫學培訓基地主任 中國醫院協會醫院經濟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北京醫院管理學會副會長 北京慢病防治管理協會第一屆理事會副會長 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分會婦科內分泌學組第九屆學組副組長 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第十屆委員會委員 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會北京分會常委 中國人口學會生殖健康分會理事 《生殖與避孕雜志》主編 《國際生殖健康/計劃生育雜志》副主編 《轉化醫學研究雜志》副主編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理事 《Fertility and Sterility》中文版副主編 《中國婦科與產科雜志》常委 《中華醫藥雜志》常務編委 《Reproductive Biology and Endocrinology》、《Seminars in Reproductive Medicine》《中華婦產科雜志》、《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中國微創外科雜志》等雜志編委 獲獎情況 2013年第十四屆吳階平-保羅?楊森醫學藥學獎(吳楊獎) 2013年度北京市“優秀教師” 2012年度“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培養工程 2011年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與技術進步獎 2011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2011年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2011年北京大學醫學部教學管理優秀獎 2011年CMB杰出教授獎 2010年教育部創新團隊獎 2010年獲“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2010年入選2009年“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名單 2010年北京大學醫學部“優秀黨員” 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第二完成人) 2009年中國女醫師協會五洲女子科技獎“臨床醫學科研創新獎” 2009年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第六完成人) 2008年教育部高校科學進步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2008年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 2007年榮獲“北京市醫德楷模”稱號 2006年北京大學醫學部女教職工之星 2004年北京大學 臨床教學成果獎“婦產科臨床教學改革”項目二等獎 2002年教育部第四屆“高校青年教師獎” 2002年北京大學優秀教師獎 2001年北京大學醫學部優秀教師獎 2000年北京市北京高校第三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二等獎 2000年北京大學教書育人先進個人 1998年北京市高校第二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三等獎 發表論文 作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何梁何利獎獲得者、首都百名科技領軍人才和科技部“生殖與發育重大專項”首席科學家,一直從事婦產科及生殖健康相關的臨床與基礎研究工作,在應用輔助生殖技術(試管嬰兒)幫助數萬名不孕患者得到有效治療的同時,從配子、受精、胚胎和著床等多方面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二項、教育部科學進步獎一等獎一項及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率領團隊入選“教育部創新團隊”、“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曾作為訪問學者在香港大學學習,并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做博士后研究。 現為中華醫學會生殖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醫學會生殖醫學分會主任委員。 著作與譯著 一、主編 1.喬杰主編,《生殖醫學臨床診療常規》(中華醫學會繼續醫學教育教材),人民軍醫出版社,2013年6月,ISBN978-7-5091-6706-9 2.李蓉、喬杰主編。《生殖內分泌疾病診斷與治療》北京大學醫學部出版社。2013年3月,ISBN 978-7-565-90460-8 3.楊菁、張蔚、喬杰、孫瑩璞主編。《新編婦產科實習醫生手冊》 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年7月,ISBN 978-7-117-15083-5 4.馬彩虹、喬杰主編。《生殖醫學微創手術學》北京大學醫學部出版社。2012年2月,ISBN 978-7-565-90335-9 5.李力、喬杰主編。《實用生殖醫學》 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年3月,ISBN 978-7-117-14477-3 6.喬杰主編,多囊卵巢綜合征,2010年1月第一版,ISBN978-7-81116-705-4,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7.喬杰主編,多囊卵巢綜合征的診治進展,2010年4月第一版, ISBN978-7-89477-187-22,清華同方光盤電子出版社 8.喬杰主編,生殖醫學臨床新進展,2010年8月第一版,ISBN978-7-89477-227-53、清華同方光盤電子出版社 9.喬杰主編,蘇萍副主編。《生殖工程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年7月,ISBN 978-7-117-08886-2/R. 10.喬杰主編。《婦產科教學案例選編》。北京大學醫學部出版社。2007年9月,ISBN 978-7-811-16182-3 11.喬杰主編。《不孕癥與試管嬰兒》。北京大學醫學部出版社。2002年3月,ISBN 978-7-81071-284-2 二、主譯 12.喬杰主譯。《不孕癥》。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ISBN 978-7-117-07738-7. 13.喬杰、楊孜主譯。《卵巢和子宮癌》。石油工業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ISBN978-7-502-13161-6. 14.喬杰主譯。《臨床生殖醫學與手術》。北京大學醫學部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ISBN 978-7-811-16494-7. 15.喬杰主譯。《奈特婦產科彩色圖譜》。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ISBN 978-7-117-08444-4. 三、副主編 16.曹澤毅主編, 喬杰副主編。《婦產科學》(衛生部十一五規劃教材)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年9月,ISBN 978-7-117-10271-1 17.董悅,魏立惠主編, 喬杰副主編。《婦產科學》(北京大學醫學部7年制教材)。北京大學醫學部出版社,2002年7月。ISBN 978-7-810-71368-9 18.李美芝主編,王藹明,喬杰,李英副主編。《婦科內分泌學》。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年4月,ISBN 978-7-801-57163-01 19.魏麗惠主編,王建六,喬杰,陳倩副主編。《婦產科急癥診斷與治療》。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3年7月。ISBN 978-7-506-25042-9 四、參編 20.張麗珠主編, 喬杰,陳秉楓,顧方穎,李美芝,李曉紅,林其德,劉嘉茵參編。《臨床生殖內分泌與不育癥》。科學出版社。2001年 3月第一版,2006年4月第二版,ISBN 978-7-030-16394-3 21.熊承良主編,喬杰參編. 臨床生殖醫學.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7年7月,ISBN 978-7-117-08800-8.衛生部“十一五”規劃教材,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規劃教材 22.陳子江主編,喬杰參編,婦科內分泌診治新進展,2009年11月第一版,ISBN978-7-900220-24-0,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 23.周應芳等主編,喬杰參編.婦產科熱點問題聚焦.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ISBN 7-81071-760-X. 24.廖秦萍主編, 薛鳳霞、陳倩、喬杰參編。《婦產科學》(5年制衛生部推薦教材)。北京大學醫學部出版社, 2002年11月,ISBN 978-7-810-71345-0 25.楊冬梓,石一復主編,喬杰參編。《小兒和青春期婦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年11月第一版,ISBN 978-7-117-05791-2. 26.張麗珠主編,喬杰參編. 臨床生殖內分泌與不育癥. 科學出版社. 2001年 3月第一版,2006年4月第二版,ISBN 7-03-016394-X 27.王世閬主編,喬杰參編.卵巢疾病.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ISBN 7-117-05773-4/R.5774. 28.夏恩蘭主編, 喬杰參編. 婦科內鏡學.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年4月.ISBN 7-117-04218-4.
婦科內分泌,輔助生殖技術,多囊卵巢綜合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