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彪
齊齊哈爾中醫院腦病科
擅長針灸,主治腦出血、腦梗塞、眩暈癥、面神經炎、失眠、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偏頭痛、脊髓病變、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肩周炎、蕁麻疹等 靜如山穆,屏息診脈,全神進針;動若狂潮,拳起如風,棍影如山;爽朗幽默的談吐,流露著東北硬漢特有的豪情;細致縝密的思維,凸顯出杏林名醫的深刻。他就是省名中醫、市中醫院神經內一科主任王彪。 習奇技 揚國粹 癡情不悔 王彪,1977年參加了文革后第一次全國統一考試,考入黑龍江中醫學院中醫系,1982年底以優異成績畢業,1983年到市中醫院針灸科工作。從此,他潛心鉆研針灸學,一干就是二十多年。無論是在1996年作為針灸專家公派到俄羅斯從事針灸醫療工作,將針灸這一古老國粹在西伯利亞廣袤的大地上傳播;還是在2000年出任市中醫院針灸科主任,為醫院針灸事業的發展勇挑重擔,他都一直是那樣的兢兢業業并成就斐然。90年代初,他加強了對腦血管病(中風)的臨床研究,重點研究頭針治療腦血管疾病。他通過系統研究全國五大流派頭針治療的特點,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總結出針刺頭部運動帶治療腦血管病的新療法。近幾年又研究出陰陽經對穴針刺方法治療腦梗塞,均取得明顯臨床效果。他先后發表國家級學術論文12篇,省級學術論文8篇;其中,《質動之氣設想與探討》和《從生物全息率來看臟象經絡學說》得到省里著名專家的高度評價。他還獲得省級科技進步成果獎2項。由于出色的工作成就,2002年他被授予黑龍江省名中醫稱號,現任黑龍江省針灸學會理事,齊齊哈爾市針灸學會理事長,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 學棋術 練太極 文武兼修 作為一位癡迷于祖國傳統醫學的專家,王彪對華夏傳統的另兩大瑰寶——圍棋和武術也深深喜愛,他深感這對自己在醫學上的進一步發展也大有裨益。圍棋理論中的整體觀、大局觀和辯證思維的方法與中醫學理論有異曲同工之妙。自大學畢業學會圍棋始,20多年來,無論是在下班后的閑暇時間,還是在俄羅斯奔馳的列車上,黑白世界給了王彪許多的樂趣和更多的啟迪;當初為了強身健體和加強指力而練習武術的他,卻被中華武術博大精深的內涵深深吸引,進而勤練不輟。現在,每天操練兩套太極拳、一套太極劍、一套雙節棍是他必修的功課,他的功力與指力更是日漸深厚。2003年王彪到外地進修學習。趁學習間隙,他隨單位同事一起到嵩山少林寺去旅游。在寺中廣場見一胖大僧人表演硬氣功。僧人將一瓷碗倒扣在肚皮上,用內功吸住,請游人試著拔下,多人未果。王彪見狀,上前雙手合攏,鉗住瓷碗底沿,驟然發力。但聽“咔”的一聲響,碗雖然沒被拔下,但王彪卻硬生生地將碗的底沿給拽了下來!同事與周圍游人紛紛叫好。 執銀針 逐風疾 名醫豪情 中醫將腦血管病稱為中風病。它主要包括腦出血、腦梗塞、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蛛網膜下腔出血,其發病率、死亡率、致殘率占各類疾病之首,并且發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趨勢,發病年齡也越來越小,嚴重威脅著人類健康,對社會造成了極大危害。王彪主任結合多年臨床經驗,采用頭針與體針結合,輔之以中藥治療中風取得了顯著療效,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曾經有一位50多歲的大慶手風琴演員,因患腦中風后遺癥,在當地治了一個多月,未見好轉。他的家人慕名找到王彪主任。此時,患者左側肢體癱瘓,生活不能自理,由家人抬入院中。王主任針對其病情,采用疏經通絡、醒腦開竅的針灸治則,40多分鐘后起針。神奇的一幕出現了:該患的左手可以抬起來摸到自己的臉,腿也能抬起一些了,該患及其家人非常激動。后來,經過40多天的針灸治療,該患出院時生活已能基本自理。像這樣的病例,在王主任治過的患者中太多太多…… 目前,王主任帶領其科室在中西醫結合治療腦血管疾病上形成了一套科學規范的治療方法,全 面 掌握了靜脈溶栓治療腦血管病技術。他們主攻的“中風病”已建設成為省級重點專病,并在中藥治療腦血管疾病方面研制出“中風靈” 1號(高血壓型)、4號(冠心病型)、5號(糖尿病型),廣泛應用于臨床,取得了顯著療效。他們研制的“面癱丸”治療面癱,也取得了顯著的臨床效果。 談到科室下一步的發展,王主任更是信心十足、豪情滿懷:我們不但要在突出中醫特色、做好中西醫結合上狠下功夫,而且要推出“中風專病優質服務一條龍”,注重在大單元初級模式上發展,將中風病的治療與研究推向一個更高的層次! 望著王彪主任那自信而堅定的神情,聽著這豪情勃發的肺腑之言,不禁令人肅然起敬:三十余年癡情不悔的默默追求,成就了省名中醫的成功和光榮;近二十年的辛勤鉆研,鑄造了省級重點專病品牌。我們希望能涌現出更多像王彪主任這樣的專家,將我市的中醫事業建設得更加輝煌!
針灸,主治腦出血、腦梗塞、眩暈癥、面神經炎、失眠、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偏頭痛、脊髓病變、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肩周炎、蕁麻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