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孝誠主任醫師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兒科
籍孝誠(已退休),男,主任醫師,教授,1948年北京醫學院畢業。畢業后留該院兒科工作,先后任住院醫師、總住院醫師;1955年去前蘇聯列寧格勒小兒科醫學院作研究生,獲副博士學位,回國后在中國醫學科學院和兒科研究所工作;1961年調北京協和醫院至今;1979年12月晉升為副教授,1985年12月晉升為教授。曾去美國加州圣迭哥分校進修新生兒學一年,以后曾去瑞典、日本、澳大利亞等13個國家短期訪問,進行學術交流。曾任協和醫院兒科副主任、主任;兒科發展中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衛生部圍產期國家協調員、項目主任、北京市婦幼衛生顧問、協和醫院學術 委員會委員;協和醫院藥事委員會委員;協和醫院倫理委員會主席。曾任關心下一代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家教會常務理事;中國計劃生育協會宣教組成員;中華兒科雜志編委;實用兒科雜志、臨床兒科雜志、中華預防醫學雜志、新生兒科雜志、中華圍產醫學雜志編委會成員;中國兒童發展雜志編委會主任。 從事兒科臨床工作四十余年,具有豐富的兒科實踐經驗,理論基礎扎實,醫療技術高明,對兒科學有很深的造詣,對于疑難病癥的處理有獨到之處。從六十年代初開始對新生兒工作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曾于1962年首先引進新生兒溶血癥換血療法診治兒科疾病,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近年來致力于新生兒硬腫癥調查,對該病有較深了解,通過做圍產期項目、兒科保健實踐,對兒科群體醫學有進一步認識,在兒科醫療、科研、教學方面作出了積極的貢獻,發表論文3篇。作為主編撰寫了《兒科臨床指導》一書,此外還參加《家長手冊》、 《急救與自救》、 《現代育兒新書》等的編寫工作。1982年曾去美國參加圍產期技術引進工作,在院內建立有產科、兒科參加的圍產期小組,在院外培訓圍產期干部,1985-1989年又任全國10個項目單位參加的聯合國人口基金(UNFPA)援助的圍產期項目,進一步為開展圍產期工作做出貢獻。近年來從事硬腫癥流行病學調查,在全世界領先報導了這一疾病的流行狀況。目前從事關心下一代委員會工作,從事多學科的研究,為建立兒童發展學而努力。為表彰對兒科學的發展所做的努力,六次獲得先進個人獎。在擔任兒科副主任、主任期間,兒科曾多次獲衛生部、中國醫學科學院先進集體稱號。
兒科疑難雜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