仉建國主任醫師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骨科
于1967年3月生于山東壽光,1991年畢業于上海醫科大學(現復旦大學醫學院)醫學系醫療專業。同年進入北京協和醫院外科工作。曾光榮出任中國第十一次南極考察隊中山站隨隊醫生,出色完成保障任務,受到國家表彰。1994年8月進入骨科工作。先后在李世英教授和邱貴興教授指導下進行骨科培訓。工作期間,于1999年獲鄭裕彤博士獎學金,赴香港大學骨科學系進修脊柱外科及微創脊柱外科,師從現中國科學院院士梁智仁教授和現任骨科學系主任陸瓞驥教授。2000年獲AO獎學金赴美國密西西比大學學習創傷骨科。2007年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國Texas Scottish Rite Hospital交流。現任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脊柱學組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脊柱脊髓損傷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醫師協會脊柱畸形學組副組長,華裔骨科學會常務理事,國際華人脊柱學會理事,中國脊柱脊髓雜志常務編委,中華外科雜志通訊編委,中華骨科雜志通訊編委,脊柱外科雜志編委,中國骨與關節雜志編委,SDSG China Section(脊柱畸形國際研究組中國部)委員兼秘書長。仉建國教授主要從事脊柱畸形和脊柱退變性疾病的研究,尤其是早發嚴重脊柱畸形的臨床治療及研究。目前已手術治療脊柱疾患近4000例,包括脊柱退變、脊柱腫瘤和脊柱畸形,其中脊柱畸形約2800例。其治療的患者是中國最大的半椎體切除病例數據庫,他在全世界首次提出截骨聯合生長棒技術治療重度早發性脊柱側凸。共發表論文30余篇,是特發性脊柱側凸協和分型(PUMC分型)的主要創立者;在后路半椎體切除及先天性脊柱側凸的治療方面,曾多次在IMAST 和SRS 上做大會發言,論文分別發表在Spine和Euro Spine雜志。多項研究獲國家科技獎和雜志優秀論文獎。“前后路一期半椎體切除治療先天性脊柱側凸研究”獲衛生部留學歸國人員優秀科技論文一等獎(2004);“特發性脊柱側凸遠端融合椎的選擇”獲中華骨科雜志優秀論文一等獎(2010);“胸腔鏡輔助下治療特發性脊柱側凸”獲中國脊柱脊髓雜志優秀論文一等獎(2013)。2005年,“特發性脊柱側凸的系列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2年被評為北京市優秀中青年醫師。
脊柱外科,尤其擅長各種脊柱畸形(脊柱側凸、后凸、半椎體畸形、強直性脊柱炎)和脊柱腫瘤的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