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華浩主任醫師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呼吸內科
主攻學科 呼吸病學 研究方向 難治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呼吸系統疑難雜癥的診治。 簡介 現任職務:浙江大學醫學部副主任、浙江大學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浙醫二院呼吸內科主任 畢業院校:浙江大學醫學院 擅長治療:慢性咳嗽、難治性哮喘、COPD、肺部感染、呼吸系統疑難雜癥的診治以及危重病搶救,擅長肺部結節的診治。 健康理念:輕松呼吸,不再無助。 學術任職:中華醫學會呼吸分會副主任委員、哮喘學組組長,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副會長。 醫療成就:學科帶頭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是我國具有影響力的呼吸病學專家之一。浙江大學博士,美國馬約醫學中心博士后。1993-2001年期間曾在美國West Virginia University、Mayo Clinic、加拿大McMaster大學從事研究。擔任《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中華急診醫學雜志》、《中國實用內科雜志》、《中國呼吸與危重病雜志》、《中國新藥和臨床雜志》、《Chest中文版》、《內科理論與實踐》等編委和《國際呼吸雜志》副主編。美國胸科醫師學會(ACCP)資深會員(FCCP)、美國胸科學會(ATS)會員、美國馬約醫學中心(Mayo Clinic)客座科學家等職。沈華浩教授曾在美國和加拿大從事臨床和博士后研究多年,參與多項NIH和MRC課題研究。沈教授領導他的團隊在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分子機制、氣道黏液高分泌、慢性氣道疾病干預策略、肺部感染、呼吸系統少見罕見疾病的臨床和基礎研究以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在哮喘發病機制和干預策略研究方面,首先在國際上證明嗜酸粒細胞與哮喘發病之間的直接因果關系;在首先制備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鼠抗人CCR3單克隆抗體基礎上,提出哮喘發病機制中祖細胞-Eotaxin-CCR3調控徑路;通過闡明氣道上皮細胞MUC5AC上調的信號通路,揭示了氣道黏液高分泌的分子機制;以動物為模型系統開展了卡介苗接種預防哮喘的研究,發現在生命早期采用多次、小劑量、短間隔接種卡介苗可達到長期預防哮喘的作用。近年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承擔國家973計劃、863計劃各1項,國家自然基金和省部級等十余項重大課題,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教育部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各一項。長期受聘美國馬約醫學中心訪問科學家、AJRCCM等期刊審稿人。在國內外刊物本研究領域權威期刊包括AJRCCM,J Immunol,Allergy,AJRCMBI,Intensice Care Medicine,Chest,Respiratory Research等發表論文200余篇,其中SCI收錄刊物80余篇,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對其學科領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所獲榮譽:榮獲2004年度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2008年度“中國呼吸醫師獎”,2012年獲“吳楊獎”,2012年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聯系電話:(0571)87783520 專家郵箱:hshen@mail.hz.zj.cn
慢性咳嗽、難治性哮喘、COPD、肺部感染、呼吸系統疑難雜癥的診治以及危重病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