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型/級別: 三級甲等 專科
醫保定點:未知
首都兒科研究所的前身是中國醫學科學院兒科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是新中國第一家以醫學基礎研究、兒科疾病發病機理研究、兒童保健為重點,承擔有醫療、教學和預防任務的應用醫學研究機構。研究所于1983年隸屬北京市,1986年建立附屬兒童醫院。
研究所先后8次獲得北京市屬科研院所“改革與發展”一等獎,16次獲得首都及衛生系統“文明單位”的稱號。50年來,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奮斗,研究所已發展成為集兒科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高等醫學教育、預防保健醫學為一體的全國知名的醫學研究機構。
研究所和附屬兒童醫院地處北京市朝陽區雅寶路2號,占地面積28815平方米,建筑面積10萬余平方米。全所院現有員工1200余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占84%,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有120余人。所內有國家級和市級突出貢獻專家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22人。
研究所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兒科碩士、兒科博士學位授權單位,現有博士生、碩士生導師40余名。目前,已培養博士、碩士200余人,有10名青年科技骨干入選北京市科技新星。科研、臨床人員每年在各種核心期刊、學術會議、專業刊物發表論文百余篇,其中SCI文章 30余篇。現有百余名留學人員學成回國。
1958年建所初期,研究所設立了基礎研究、兒童保健、臨床治療三大部門。多年來,研究所以“兒童保健群體醫學研究”、“兒科疾病基因和生物技術研究”、“兒科感染的實驗診療技術研究”為特色,設有兒童早期綜合發展研究、衛生發展研究、流行病學研究、生長發育研究、病毒學研究、分子免疫學研究、生物化學研究、生物技術研究、遺傳學研究、細菌學研究等十個研究室。常年承擔著國家、衛生部、國際組織和國際間的多邊合作類和北京市一系列重大項目和課題的研究,其中有國家973、863項目,北京市科委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內容涉及胚胎發育、出生缺陷、嬰兒喂養、生長發育、兒童常見和疑難疾病、人口健康、社區醫療等方面。一批優秀研究項目先后獲獎,其中有國家級獎7項、衛生部和北京市各類科技進步獎80余項。
研究所內設有世界衛生組織兒童衛生合作中心、中國兒童衛生保健疾病防治指導中心、中-加兒童健康研究合作中心、北京市感染與免疫中心實驗室。是中華預防醫學會兒童保健分會、中國兒科醫師協會的主任委員單位。研究所多位知名專家擔任全國專業性學會、協會領導職務。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專家委員會、宋慶齡基金會兒科獎勵基金委員會、中國社區衛生協會等國家級專業學會辦公機構設在本所。2010年,北京市衛生局批準在研究所建立“北京市兒童成人慢性病防治中心”,組織、協調和推進北京市兒童成人慢性病防治和研究工作。
病毒研究室以兒科常見病毒及新發現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學研究為重點。確定了嬰幼兒重癥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作為北京市感染與免疫中心實驗室之一在確定腸道病毒與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原關系及柯薩奇病毒致心肌炎的實驗研究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作為衛生部傳染病監控網絡實驗室、國家流感監測網絡實驗室、北京市禽流感網絡實驗室和一級復核實驗室,在全市疾病防控工作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分子免疫研究室搭建起包括分子生物學技術、分子免疫技術、動物模型、抗病毒藥物的篩選、流式細胞術對細胞免疫和免疫分子的測定的技術平臺。目前承擔著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國家、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
生化研究室重點開展兒科疾病早期表現,兒童疾病相關分子標識物,兒科疾病相關基因和調控機理以及重要相關功能蛋白等研究。承擔有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國家和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
遺傳研究室主要研究染色體病、先天畸形的病因學、單基因遺傳病的基因突變和產前診斷。承擔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等課題。
生物技術研究室以生物技術于兒科的應用為研究重點,探尋新的診斷與治療方法。
細菌研究室曾在國內率先開展了對引起兒童非典型肺炎的病原體——肺炎支原體的研究,建立了一整套支原體分離培養、免疫血清學技術和特異DNA檢測方法,成功地用PCR和單抗檢測鑒定污染細胞的支原體。2008年重建后旨在建立特異的病原?學診斷新技術,更好地為臨床服務。
流行病學研究室從群體醫學視角研究兒童健康、發育和疾病規律。目前是我國兒科領域唯一的流行病學研究室。曾先后承擔10余項全國范圍的流行病學調查。在國內率先開展了心血管病胎兒期發育起源、兒童高血壓和兒童代謝綜合征的人群隊列研究,從生命軌跡角度,特別是胎兒、兒童和青少年期研究心血管病的發生、發展和預防的機制。目前,該室承擔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科技重大項目等。
兒童早期綜合發展研究室承擔多項衛生部、WHO和UNICEF的研究課題,緊密圍繞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開展疾病控制、嬰幼兒喂養和營養改善以及兒童早期綜合發展的研究。
生長發育研究室主要從事兒童生長發育的相關基礎與臨床研究,在體格生長方面主要研究正常兒童的生長規律和評價方法,制定適合中國兒童的生長標準和生長曲線;研究生長遲緩、身材矮小、肥胖、性早熟等生長發育異常的病因、診斷及防治對策;在心理行為發育方面主要研究制定嬰幼兒智能發育評價量表、智力低下的早期識別和早期干預等。旨在為衛生行政部門制定政策,實現優生、優育、優教基本國策和促進國民體質健康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同時也為兒童保健、醫療、教學、科研等工作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參考數據和評價標準。
衛生發展研究室主要開展衛生政策研究、社區衛生管理研究和績效評估、社區衛生服務適宜技術研發以及流行病學社區干預實驗等。同時負責宋慶齡兒科醫學獎勵基金的組織管理工作。
出生缺陷課題組匯聚了流行病學研究室、生化研究室、病理研究室、分子免疫研究室及臨床相關科室的多個學科力量,長期進行危害我國兒童出生健康的病因和有效干預策略研究。承擔有國家973等重大課題。
臨床中心研究室主要為臨床提供特殊檢驗服務,并為臨床科研課題提供人力和物質支持,使醫院對兒童疾病臨床診斷具有自己鮮明的特色。
所獲榮譽:
目前在研課題97 項,其中部市級以上課題65項。課題經費近4000萬元。95%的課題均為公益性研究課題,具有前瞻性、指導性、科學性和可行性。部市級以上課題中,國家級課題11項,國際合作課題9項,部級課題8項,市級課題37項。2006年,我所爭取到部、市級以上課題14項。最近,我所爭取到科技部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6個重大課題,其中3項由我所牽頭,3項為合作項目。
先進設備:
CT、彩色多普勒超聲掃描儀、800mAX光機、18導腦電圖儀、腹腔鏡、系列內窺鏡、多參數監護儀、生化分析儀、熒光免疫分析系統、呼吸機、麻醉機、動態心電監測儀、誘發電位試驗儀、自動血氣分析儀、激光治療儀、手術顯微鏡等
乘車路線:
總院行車路線
(外地患者):
火車站路線:從北京站出發,乘坐120路在幸福三村站換乘416路環線,在侯莊路口北站下車,步行至總院;
從北京西站出發,乘坐特2路在雅寶路站下車,步行至總院;
(本地患者):市內乘坐公交44路、750路、800路、810路在雅寶路站下車,步行至總院。
月壇門診部行車路線
(外地患者):
火車站路線:從北京站出發,乘坐地鐵2號線在從阜成門下車,換乘42路、456路在月壇體育場下車,步行至月壇門診部;
從北京西站出發,乘坐50路、387路、694路在北京兒童醫院站下車,步行至月壇門診部;
(本地患者):乘坐44路、691路、800路在北京兒童醫院站下車,步行至月壇門診部。
醫院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雅寶路2號
乘車路線:總院行車路線(外地患者):火車站路線:從北京站出發,乘坐120路在幸福三村站換乘416路環線,在侯莊路口北站下車,步行至總院;從北京西站出發,乘坐特2路在雅寶路站下車,步行至總院;(本地患者):市內乘坐公交44路、750路、800路、810路在雅寶路站下車,步行至總院。月壇門診部行車路線(外地患者):火車站路線:從北京站出發,乘坐地鐵2號線在從阜成門下車,換乘42路、456路在月壇體育場下車,步行至月壇門診部;從北京西站出發,乘坐50路、387路、694路在北京兒童醫院站下車,步行至月壇門診部;(本地患者
聯系電話:010-85695555(總機);85695352(掛號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