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高血壓如何選擇降壓藥
病情描述:
高血壓如何選擇降壓藥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高血壓患者在選擇降壓藥時,一定要選擇效果好,副作用小,而且療效也比較持久的藥物進行降壓。治療高血壓的藥物有很多種,要根據個人情況進行選擇。
意見建議:
服用藥物時一定要咨詢當地的醫生,不要自己盲目的亂服用降壓藥。以免因用藥不當而引起其他的不適癥狀出現,導致病情加重。
為你推薦
-
高血壓合并冠心病首選降壓藥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時,目標血壓應控制在130-80mmHg,舒張壓不宜低于60mmHg,否則會加重心肌缺血,易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合并冠心病,心衰的患者目標血壓應為120-80mmHg。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時,選擇降壓藥物需要兼顧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的發生。發生過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的患者,最好選用β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或者是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既能有效降壓,也可有效減少再次心梗的發生。其中β受體阻滯劑是,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的基石用藥,在降低冠心病患者心絞痛和心梗方面,鈣通道拮抗劑優于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在改善頸動脈硬化,延緩頸動脈增厚程度,以及冠狀動脈內斑塊進展方面,長期應用鈣通道阻滯劑,優于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或者是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在患者出現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時,建議應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因其可以改善心室重構,逆轉心肌肥厚,保護心肌,所以是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重要用藥。01:58
-
沒有高血壓可以吃降壓藥嗎如果有高血壓,在飲食控制和生活方式干預,改善以后不能控制的情況下,一定要服用藥物。沒有高血壓的人,一般來說的話,不建議服用這類的藥物。如果特殊的情況,有一些,比如特殊的病,而需要這些就是說相關的,就是認為跟血壓相關的這些藥物,需要大家到醫院就診治療。而不是自己來判斷是否需要哪一類的藥物,來解決什么樣的問題,一定要大家到醫院,到專業的大夫,專業的醫生幫助大家,來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自行判斷。01:19
-
高血壓如何選擇降壓藥高血壓選擇降壓藥的原則:第一,要首選使用半衰期24個小時或者能夠達到24小時以上的藥物,每天只需服用一次就能夠有效的控制24個小時的血壓,比如氨氯地平等,避免因為治療方案選擇不當而導致醫源性清晨血壓控制不佳。第二,要使用安全可長期堅持并能控制每一個24小時血壓的藥物,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第三,使用對于心臟和腦部都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并且可以真正的降低長期心腦血管發生疾病概率的藥物,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改善高血壓患者的生存質量,一定要選擇一種或者多種藥物聯合用藥的原則。語音時長 1:30”
-
孕期高血壓如何選擇降壓藥??孕婦血壓升高不僅危害自己,同時對胎兒也常產生較大影響,因此必須從飲食、活動及藥物等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血壓。降壓藥物雖可使孕婦血壓下降,但同時也影響了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血流量,嚴重時可使子宮胎盤的血流量減少而危害胎兒,所以一般不用降壓藥。然而為了防止腦血管意外和胎盤早期剝離發生,也應酌情給予降壓藥物治療。據報道,孕期高血壓用甲基多巴、硝苯吡啶、呱唑嗪、肼苯噠嗪等較為合適。β受體阻滯劑,如氨酰心安、柳胺芐心安等也較安全有效。但禁用對胎兒有不良影響的藥物,如神經節阻滯劑、利血平等。語音時長 1:08”
-
高血壓患者如何選擇降壓藥病情分析:高血壓的患者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結合患者的個人情況選擇適合的降壓藥物。如高血壓的患者合并心力衰竭,冠心病,可以應用貝那普利,依那普利等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合并心絞痛的患者可以選用鈣離子拮抗劑,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一般優先選擇長效降壓藥物進行治療。意見建議:高血壓的患者需要及時的檢查一下肝功,腎功,血糖,血脂,心電圖,心臟彩超,心肌酶等。根據病情選擇適合的降壓藥物,另外,要注意休息,避免勞累,控制體重,養成低鹽低脂的飲食習慣。
-
高血壓怎么選擇降壓藥高血壓,需要看患者目前的血壓水平是多少。常見的血壓,正常值應該是小于一百四九十毫米汞柱以下,當血壓超過了這一水平,就需要給予適當的藥物治療,另外也要看患者是否有其他的合并癥,如糖尿病,腦梗塞等,還有心功能的情況,來決定采用何種降壓藥物。
-
高血壓合并慢性腎臟如何選擇降壓藥?如果有慢性的腎臟疾病,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者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這兩個藥物是可以選擇的。具體強調這兩種藥不能同時服用。通俗一點的就是普利類藥物與沙坦類藥物,兩類藥物是不能同時服用的,只能選擇其一。另外可以選擇他汀類藥物,利尿劑等。一定要咨詢專業醫生根據自己的檢查結果選擇用藥,如果出現蛋白尿,降
-
糖尿病高血壓如何選擇降壓藥物糖尿病高血壓患者可以選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β受體阻滯劑藥物治療。糖尿病高血壓患者,都具有一定的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有關。如果是父母均為高血壓者,子女患病率明顯要高于父母均為正常的高血壓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38%的兄妹和1/3的后代,有糖尿病或糖耐量異常,單卵雙生的發病一致率為7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