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20歲高血壓是怎么回事
病情描述:
20歲高血壓是怎么回事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20歲高血壓這種情況考慮可能是青春期高血壓,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生理和心理都發生了一系列變化,有些青少年出現暫時性的血壓升高現象,即所謂的青春期高血壓,其原因可能與其性成熟期間內分泌腺體的劇烈變化,神經調節功能不平衡,心臟血管發育明顯增快等因素有關,其中50%以上具有高血壓家族史,有的青春期后,其血壓持續增高,應做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以排除某些繼發性疾病和防止成為成年期的高血壓病人。
意見建議:
為你推薦
-
妊娠高血壓是怎么回事妊娠期高血壓就是在妊娠期,發生的血壓升高,和血壓升高引發的,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變,這叫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它分為五種情況,第一個是妊娠期高血壓,第二是在妊娠高血壓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的子癇前期,子癇前期再進一步的發展,就變成了子癇,就癲癇要發作了,除了這三種,還有一種叫慢性高血壓合并子癇,就是原來有慢性的高血壓,懷孕前有慢性高血壓,在這個基礎上,又引發了蛋白尿等等的問題,導致了一個子癇前期的發生,或者是再進一步就是子癇,第五種情況,就是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原來就有,然后慢性高血壓這回又妊娠了,這就是妊娠高血壓下的一個概況。01:10
-
高血壓頭暈是怎么回事血壓增高以后,大家可能最常見的出現一種癥狀,就是頭暈、甚至頭脹、頭痛這些。是因為高血壓血壓升高以后,可以導致一些腦血管的痙攣,出現腦血管供血不足,出現頭暈的這些癥狀。但是也有人血壓明顯增高了,他倒沒有頭暈的癥狀。這個不是說每個人一定要出現的,我們在臨床包括在門診,經常見到一些人,尤其是一些年輕同志,他耐受性比較好。雖然血壓增高了,他血管彈性、伸縮性,反應性比較好。他并沒有出現痙攣,出現這種腦供血不好的癥狀,所以說他不感覺頭暈。但是他的血壓甚至已經達到甚至達到200/100這么高度。這樣的病人他是相當危險的,相當于他沒有個預警系統。反過來講,我們不要以頭暈來判斷,他血壓是不是增高了,或者沒有頭暈就認為,我們這個血壓控制得很好,降壓藥可以還按原來的劑量。實際上還要按測的血壓,去給他控制血壓這個具體值,如果說是不頭暈,但是經常測血壓還在150/160,那么我們降壓藥可能要調整。01:39
-
膝蓋疼是怎么回事20歲年輕人發生了膝蓋疼,可以說在日常生活中特別的常見,主要就是由于年輕人活動量比較大,而且經常的進行一些跑跳或者是進行一些劇烈的運動,甚至是進行了爬山等一些活動,難免會造成膝關節部位發生損傷,甚至是出現了扭傷,然后造成的疼痛。出現了膝蓋疼的情況,如果不是經常性的發生,基本上就是由于上述的原因造成的。如果是經常的出現疼痛或者是一段時間內不能得到緩解,甚至是疼痛加重了多可能是膝關節的韌帶,軟骨,半月板發生了損傷,然后造成出現的疼痛。患者就需要積極的到醫院進行核磁共振的檢查,具體明確一下哪種原因造成再選擇相應的治療措施來治療。語音時長 01:16”
-
20歲腰痛怎么回事如果20歲出現了腰部疼痛的情況,引發的原因,一是見于骶椎隱裂,就容易導致20歲有腰部疼痛。二是見于先天性椎弓不連情況,也容易導致20歲有腰部疼痛。三是見于脊柱側彎,也容易導致20歲腰部疼痛。四是見于腰部肌肉筋膜韌帶勞損、受涼或者是損傷情況,也容易引發20歲出現腰部疼痛。所以,20歲在出現腰部疼痛情況以后,一定要就診看是什么原因引發的,針對病因治療來促進疼痛癥狀減輕恢復,以恢復腰部正常的受力活動。語音時長 01:10”
-
20歲高血壓怎么辦病情分析:20歲得高血壓可能是原發性的或者繼發性的,建議立刻到醫院做相關檢查,如腎血管造影、甲狀腺功能檢查、顱腦CT。如果是繼發性高血壓,經過初步治療,血壓可恢復正常。如果是原發性高血壓,目前無法根治,只能長期臨床控制。意見建議:建議高血壓患者日常注意飲食,保持低脂肪低鈉飲食,規律作息,保持心情愉悅,適當的鍛煉,提升自身抵抗力,情緒不要過于激動。
-
18歲高血壓怎么回事高血壓引起的原因是很多的,18歲有高血壓也不足為奇。主要還是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飲食方式所導致的,確定為高血壓之后還是要進行積極的治療,同時在飲食方面進行調整,要堅持鍛煉身體。
-
20歲高血壓是怎么導致的20歲患者患有高血壓可能是由飲食不當、體力不足、精神緊張、甲狀腺功能亢進、腎小球腎炎等導致的。1、飲食不當:如果20歲患者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或者過度飲酒,就可能會誘發高血壓。2、體力不足:如果20歲患者缺乏體力活動,體力不足也會導致高血壓。3、精神緊張:如果20歲患者長時間處于高度緊張狀態下,交
-
20歲低血壓是怎么回事怎么治療20歲低血壓可能是過度疲勞、飲食不規律或者貧血等原因導致,可以通過日常護理、調整飲食以及口服藥物治療。1、過度疲勞:如果平時工作比較繁重,經常熬夜加班或者長期搬重物,導致身體過度勞累,得不到有效的休息,長時間才會出現低血壓的情況,出現頭暈、渾身乏力等,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工作和生活勞逸結合,保證